有乳房就有罹患乳癌的可能,且不分性別! 乳癌好發年齡雖以四十五歲至六十九歲居多,但臨床上,卻也不乏七十歲以上、四十歲以下的族群。如何透過健檢做好乳癌防治?
台灣女性乳癌並未愈來愈年輕化!台北榮民總醫院外科部部主任曾令民觀察,根據國民健康署二○二一年《癌症登記報告》,女性乳癌年齡中位數為五十七歲,二○年為五十六歲,相較二○○○年的四十八歲,增加了八、九歲,這也代表年紀大的病人有愈來愈多的趨勢。
再細看二一年的《癌症登記報告》,小於四十歲的女性乳癌占比七.○一%,七十歲以上則有十五.二%。因此,千萬不要自以為年輕或年長,乳癌就跟自己無關,乳癌是女性好發癌症第一順位,唯有早期發現、早期治療。
乳癌健檢 兩大檢測不可少
乳癌健檢主要有乳房攝影、乳房超音波,然而,不論哪項檢查都有其死角,需要彼此互補。曾令民解釋,乳房攝影對細微的鈣化點偵測能力非常強,而鈣化點往往是乳癌的早期徵兆,但對乳房組織緻密之四十五歲以下年輕族群,反而較難看出腫瘤;乳房超音波無輻射、非侵入性,不需擠壓乳房,對腫瘤、硬塊的評估有較大優勢,醫師可仔細測量腫瘤大小、硬塊邊緣、腋下淋巴結,並透過回音、血流及硬度評估腫瘤是否為惡性,不過,卻不容易看清楚細微的鈣化。
簡言之,對於四十歲以上族群且沒摸到任何硬塊,卻擔心有罹患乳癌可能,乳房攝影是很好的檢查工具,但若有摸到腫塊或四十歲以下族群,乳房超音波是很重要的輔助、篩檢工具。若懷疑乳癌,不論任何年齡層,此兩項檢查一樣都不能少。
至於全乳房自動超音波?「它是將自動移動的大探頭放在乳房上掃描,將整個乳房細節全部錄下來,數千張動態3D影像不易遺漏,好比行車記錄器。」曾令民說,缺點是醫師在閱片的花費時間高,無法進行彩色都卜勒超音波彈性影像分析、無法偵測腋下淋巴結,解析度比不上傳統乳房超音波,但傳統乳房超音波較倚賴操作人員經驗,換句話說,檢驗結果可能因操作人員的熟練度而有所不同。